第四百八十四章 劳保手套做手术-《漫步歌神路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将来?”毕文谦吓了一跳,旋即瞪大了眼睛,“疯了吗?如果苏联还活着,无论如何,它都不可能允许远东从法理上分离出去;如果苏联已经死了,我们必然唇亡齿寒,无论怎么做都会成为美国钦定的下一个敌人,那种情况下打远东的主意,是嫌局势还不够逆风?”

    “但问题是,海参崴离莫斯科太远了。”王京云的语调更加低沉了,“文谦,你说得没错,地图头猛烈批判《我不能放弃原则》,实质上是为了铲除异己。可以负责任地说,这一次会议之后,地图头就真的可以在莫斯科为所欲为了。刘三剑和小晓琳的问题,多多少少都参杂了一些她们的个人情绪,她们的问题,并非重点,你可以不回答。但现在,面对这样一个真的像一个间谍一样,往最坏的方向一路狂奔的地图头,一个马上将在苏联掌握近乎绝对的权力的地图头,你所说的,一头猪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?文谦,你的意见,我,我们,大家,都很愿意听取,参考。”

    毕文谦看了看小晓琳,她紧紧抿着嘴,脸有些发红;他又看像刘三剑,她依旧有些不甘心的神色,却没有再出声。

    良久。

    “王京云,从地图上看,海参崴的确离莫斯科太远;但无论是地理,还是人心,海参崴和莫斯科的分界线,都不是简单的两点取中间。乌拉尔山,是一个天然而具有历史底蕴的界限。苏联的精华,在欧洲;但从自然资源的角度而言,乌拉尔山以东,并不是荒芜之地。”毕文谦小心地斟酌着词汇,“……西伯利亚大铁路虽然横贯了东西,但它所在的纬度,毕竟太高了,成本,也很高了。而如果从车里雅宾斯克开始,经过阿斯塔纳,从阿拉山口进入我国,经过乌市、哈密、沿古丝绸之路进来,一直到长安,入商都,然后北上入京城,接入东北的铁路网——以这条线路通行铁路,和原本的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形成一个倒三角形。以我们的工业产能和中、北亚的自然资源,足够建立一个大方向上还不错的经济圈了。王京云,其实,我们干嘛非要这么早去为莫斯科的死活纠结呢?苏联的计委已经渐渐被地图头拆得七零八落了,其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营,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问题。当经济问题严重爆发时,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至理名言就会闪光了。想要一个国家动乱,军队的支持方向至关重要。莫斯科的军队会在怎样的情况下放弃政府?毫无疑问,那几乎是不可能的。除非,莫斯科先抛弃了自己的部队,让他们连生存下去都保障不了。换句话说,无论地图头怎么乱搞,哪怕他真的是外国间谍,他也不可能简单粗暴到直接宣布叛国投降——那样做,绝大多数苏联都不会支持他。只有在逼得军队、士兵活不下去的时候,莫斯科才会真正面临灭顶之灾。我毫不怀疑,地图头迟早会做到那一步。所以,真正的问题是,在那一天来临之前,我们,不,应该是远东经济试验区的领导层,不仅牢固掌握好原本的百万大军,更要控制住西伯利亚大铁路,还要准备好供应更大规模部队的生活物资,在莫斯科的军队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选择倒戈时,抢在某些人的前面,解决士兵们的基本生存问题。”

    录音室里一片寂静,只有刘三剑钢笔尖儿在纸面上书写的沙沙声。

    “……某些人?”所有人都盘算了许久,最终,是王京云首先抓了重点。

    “总会有某些人,为了权力,可以卖国求荣。”

    王京云长叹了一口气:“这样的苗头,鹏哥他们,早有察觉了。但并没有决定性的证据。”

    “证据?”毕文谦哑然失笑,“和一个在思想上已经投降的大脑,谈证据?你在说笑话吗?”

    “这个笑话并不能让身在其中的人笑起来。文谦,海参崴离莫斯科,真的太远了!”

    “是啊!正因为离得太远,这会是一件令人两难的事情——如果远东经济试验区筹备得太过完善,以至于一举拨乱反正,那么也许,苏联不仅不会死,甚至连僵都不回僵了——面对一个活蹦乱跳的苏联,甚至比面对苏联死去的后果,更令人害怕;可如果准备得不足,导致莫斯科被某些人迅速篡夺了,那我们将来在战略上的极端被动,就不可避免了。”

    忽然,一直沉默这的小晓琳也叹着气说话了。

    “经理,这简直是戴这劳保手套做开颅手术。”

    毕文谦点头道:“治大国如烹小鲜。手是不能亲自入锅的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……”不停做笔记的刘三剑也忍不住提出疑问了,“地图头虽然在思想上对外投降了,但他内斗可是非常内行的!他真的能容忍远东经济试验区控制西伯利亚大铁路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