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六节 变化中的西伯利亚-《大国崛起1900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,让小小的俄罗斯帝国政府,每年财政收入达到了5000万美元,这笔钱如果分给每一个国民,能让每人得到25美元。这个时代,全世界大多数地区的人均年收入还没有25美元呢。

    当然俄罗斯帝国政府不可能将税收分下去,尼古拉政府用这笔钱投资兴建了兵工产业,还建立了普遍教育,不但小学到中学的9年基础教育免费,连大学都不用学生出一毛钱学费;同时大规模改善基础设施。大把石油收入刺激下,尼古拉政府修建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复线,而且用的是标准轨,甚至有计划将现有的宽轨也换成标准规矩,原因很简单,就跟沙皇当年修建宽轨一个道理,那就是有意的跟欧洲大陆不是一个标准。防止入侵者能够方便的使用他们的铁路系统,尼古拉政府要将宽轨改成标准轨,就是担心苏俄利用宽轨方便从苏俄腹地运兵攻击俄罗斯帝国。

    不过粗放的俄罗斯传统管理方式,并没有改善社会福利体系,甚至根本就没什么福利体系可言。

    歪打正着的是,这反而避免了荷兰病的发生,所谓荷兰病是指50年代荷兰人发现北海大量的油气田之后,出口油气资源赚取了大量的收入,荷兰人的经济水平大大提高,但是工业发展却开始变慢,甚至出现了去工业化的现象;因此经济学家给某国因为某种资源出口突然暴增,带来巨大财富,反而打击了国内农业和制造业发展的现象称为荷兰病。后世的中东国家和巴西,都是这种病的重病号。

    但尼古拉大公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没有这种显现,因为大量石油财富并没有用之于民,没有用来改善国民的福利待遇,只是西伯利亚土地资源太过丰富,让绝大多数人都能拥有地产,就算是普通人经营一个35百亩的小农场也不困难,足够他们生活无忧。那些占地动辄上万亩的贵族们,更是过的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。

    穷人虽然已经衣食无忧,但没有过上高福利的生活,大量财富主要集中在贵族手中,贵族有习惯大手大脚花钱,正好又给了一些有上进心的普通人制造了庞大的市场。

    于是民间的工农业发展,庞大的农牧业产出,为俄罗斯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,面粉厂洗毛厂等轻工业开办的相当普遍。另外俄罗斯贵族们将西伯利亚的时尚产业都发展成了世界性产业,每年从西伯利亚流出去的大量皮草皮衣等制成品,不但在中国的大城市很受欢迎,还出口欧美,赚取了大量的利润。

    粗放的管理,意外的制造了自由的市场氛围,大量的贸易余额,变成了刺激经济发展的热血,让俄罗斯避免了当年西班牙的命运,反倒是有点像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,经济实力在大繁荣这些年发展的相当漂亮。

    但也有不和谐的现象,第一是,大量俄罗斯企业家和商人崛起了,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资本家阶层,但这些资本家却面临着犹太人的激烈竞争,犹太人在哈尔滨都能压制住中国人,更不用说更加粗放的俄罗斯民族了,而粗放的人做事也粗放,他们这才选择了排犹,有排犹传统的俄罗斯帝国政府支持了他们,用政府的力量将大量的犹太人赶走了事。虽然收获了非常不好的名声,招致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内的全世界犹太金融家的抵制和制裁,但不缺钱的俄罗斯政府并不在乎。

    第二个不和谐的现象是,社会阶层矛盾突出;虽然经济持久的发展,早就了一大批俄罗斯中产阶级,形成了一个以大贵族为金字塔顶尖,大量中小贵族和资本家居于中央,另外还有大批能够温饱的中低收入群体的纺锤型良性社会结构,但是大贵族垄断了帝国境内的大量土地矿产资源,还垄断者国家政权,因此各个阶层的矛盾十分突出;穷人要求取消贵族的经济特权,资本家要求取消贵族的政治特权,或者是将政治特权也授予他们。

    第三个不和谐现象是,苏俄不断的向俄罗斯帝国渗透,在帝国内部发展了大量的信徒,不断的制造社会问题。工厂中的工人秘密组织了工会,经常性的组织shi威you行活动,还有大量秘密团体,时刻准备着采取暴力手段推翻帝国政府。

    三大社会问题,让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西伯利亚并不安宁,粗暴惯了了的俄罗斯帝国,又习惯采取强硬的镇压方式,更是让各种矛盾十分激化和尖锐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