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所有人都难以理解,一个国家怎么能在5年时间,就完成工业化。 杨潮却知道,那些工厂不但是真的,而且都是最好的设备,因为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中国帮忙制造的,甚至在危机期间,如果不是苏俄的订单支撑着。山东许多工厂都得关门。 “没什么不可能的。他们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,但却也创造了一个灾难。难道你没听说最近乌克兰发生******了?” 乌克兰******还是出现了。因为苏俄不可能放弃五年计划,第一个五年计划他们才建立了1500多个现代工业企业,收到这次成功的鼓励,他们第二个五年计划规模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三倍,打算建设4500多个工业企业,而这一切都要从农业中来。都用从农民身上榨取到资金。 第一个工业计划的时候,还有弗拉基米尔同志6年新经济政策留下的家底,可是第二个工业计划,不但规模扩大了,以前的家底也消耗一空。史达林为了工业化,连沙皇最负盛名的琥珀宫都通过走私卖给了俄国贵族,现在摆在了贝加尔宫中,那么第二个工业计划只能变本加厉的从农民身上要资金。 新经济政策下,农民虽然要缴纳重税,但总能留下一diǎn自己做主的收成,现在为了工业化,史达林不允许农民留下一丁diǎn维持生存外的额外物资,在史达林这种人看来,工人是未来,农民是过去,农民注定是要被消灭的人群,没必要顾及他们的生死。 所以史达林打算剥夺农民的一切财产,让他们为工业化付出一切,史达林的方法是,集体农场制度,农民的一切都归公,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,将农民的生产转化为工业化资金。 但显然农民不是傻子,真理报上叫嚣的再好,他们看到自己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的时候,就不支持这个政策,于是史达林采取了报复措施,将不愿意参加集体农场的大量个体农民定为富农,流放、抢夺他们的财产,没有流放的普通农民,也被抢走了大量的粮食用来出口,结果就出现了大量饿死在家中的农民,一个人为的饥荒开始了,一个人类的悲剧。 “我当然听过了,今年逃到西伯利亚的俄国人都超过了20万,他们带来了许多可怕的消息。” 尼古拉大公叹道。 俄罗斯帝国的人口持续下降,前些年都降到了200万,可是几年依然是200万,原因就是大量的苏俄百姓逃亡这边,苏俄进行工业计划这五年,也是苏俄农民大量逃亡的五年,五年加起来达到了30多万,去年一年就有20万,因为去年饥荒开始了,不逃就是死。 “所以你不用怀疑他们取得的成就,因为他们确实付出了应有的代价。” 杨潮解释道,想要打破欧美上百年完成工业化的惯例,自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,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公平。 尼古拉却不服:“贵国付出的代价,似乎微乎其微啊。” 对杨潮拉动中国工业化的奇迹,全世界的专家们分析过了不知道多少回了,出的专业论文都能装满一座书架,说什么的都有,有的说杨潮运气很好。碰上欧洲打了四年战争,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,让中国当年建立的庞大重工业得以调整,在战争中发战争财的同时,迎来了中国轻工业成长起来后的重工业市场,否则中国工业体系早就崩溃了。有的认为。即便没有战争,中国人也有办法自己解决问题,这是中国专家的观diǎn;有的则认为,如果没有战争,中国工业虽然不至于崩溃,但是引发一场危机是必然的,结果肯定没有现在中国如此庞大的工业规模。 但是无论哪种说法,都肯定了一diǎn,中国发展工业的代价极低。甚至比英国当年的圈地运动还要平和。 杨潮笑道:“错了,我们是没有付出沉重的代价,但是你应该看到,中国工业站起来,是整个欧洲工业倒下的结果。没有欧洲人自相残杀了四年,打的德国、英法尸横遍野,一片焦土,你觉得中国那些工厂能够活的那么好?所以中国工业化的代价也很沉重。只不过这个代价被欧洲人民无私的承担了而已。” 尼古拉没好气道:“您说的欧洲人民中,也包括俄国人民吧!” 杨潮尴尬的一笑:“好了。不说这些了,说说贵国吧。贵国人民也实在是太不理性了,很显然在跟中国的合作中,贵国得到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。可贵国人民竟然排华,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,你该知道美国排华。我国已经断绝了跟美国的一切外交关系。贵国排华的话,我国很难跟贵国继续保持这种关系。你只知道苏俄陈兵百万,但你并不知道苏俄在我国政府的活动吧。” 第(2/3)页